在多数人眼里,测绘在三脚架上、在手持GPS上、在无人机上,可有没有人想过,其实测绘也在笔尖上?
测绘人身处风景名胜区却无心观赏,行走戈壁荒漠也毫不言惧,任其身旁如何繁华喧嚣依然专注于自己的事业。他们用劳动浇筑心中的中国梦,测绘梦。他们行进的故事是测绘的文化和灵魂,激励着一代代测绘人砥砺奋进!而手中的笔恰是能记录这些文化和灵魂的利器。
测绘工作平淡而又艰辛。地理国情普查的测绘人,每天拿着平板走街串巷、进山入林,早出晚归,俯仰之间,手中的平板就已记录目之所及,他们的事业并不算轰轰烈烈,甚至有些单调乏味,但是却关乎国计民生。探测地下管线的测绘人,为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展,在冰雪中、骄阳中,拉井盖、测管线,不亦乐乎。十年中越勘界,那是一段史诗般的测绘故事,在暗雷密布的深山密林中,测绘人用青春韶华换取了一颗颗因忠诚事业而熠熠生辉的心灵!
劳动之美在于它能将梦想化为现实。测绘美丽而又厚重。它就像万花筒,因时因地折射出不一样的光彩!它流淌在江南水乡,在曲折中尽显温婉;驰骋于塞北大漠,在广袤中彰显豪情;它还在万家灯火下,孩子崇敬的眼中,妻子柔韧的笑容里。它也像一本百看不厌的好书,发人深省。前一段时间,我为写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宣传片脚本,很多个夜晚都在台灯下阅读从1975年至今的院史。翻着发黄的手写稿页,字里行间,川测三院四十载春秋里,聚沙成塔的历程如在目前。且看,上世纪90年代末,面对改革开放大潮,该院测绘人大胆进军地下管线探测领域;进入21世纪,中越边境线上的英雄故事振奋人心,西部无图区里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脚印;十二五,为调整产品经济结构,让测绘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,该院快速反应,确定“一院两品”的发展战略,新兴的地理国情普查、沉淀二十年的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成为院发展龙头!这院史它其实不仅是一部院史,更是一部关于测绘人的奋斗史!在它没有任何矫饰的文字里,有一颗为梦想而无畏拼搏的赤子之心,传递着一个团队拼搏向上的力量!数千字的脚本落笔,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填下一首《临江仙》,录上阙与诸君共赏:四十余年风雨路,江山千里宏图。青春白发寄征途。秋窗巴蜀月,青海雪平湖。
测绘是一项光荣的工作,它对于事业而言关乎国计民生,对于个人而言是身与心的洗礼,对于家人而言测绘即奉献。我时常想,我如何用好手中的笔将看似冰冷的测绘写得鲜活?去年采访参加西藏地理国情普查的作业员,提及西藏,他们消瘦的脸上,有苦也有甜,雪域高原之景值得每一个人膜拜,而在那里的作业之苦又绝非每一个人可以承受,他们细细地描述着那里的蓝天白云,讲述着在暴风雪中陷车、拖车、作业的情景。那一刻,我领悟到测绘与文学的关联。测绘人以天地为家,他们与古时边塞战士不无相同之处,李白的《塞下曲》里“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”岑参的“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”说的不就是塞北高原之酷寒么。如果将测绘人在雪域高原的故事想象成一首边塞诗,而测绘人就是那边塞征战的将士,那文章不就鲜活了起来?为此在写完长篇纪实报道后又写了一首三百多字的七言歌行体《西藏测绘行》:雪域寥廓连戈壁,原野牛群自悠闲。山涧清澈弹响曲,神庙村头转经幡……乡愁最浓疲劳后,思妻盼儿梦数遭。归梦醒来雪山月,月近中秋愈寂寥。
笔尖上的测绘。工作一年,每次去测区采访,看到蜿蜒曲折的山道,骄阳下黝黑的脸庞,在野外咽下方便面加矿泉水的午餐,越发觉得测绘如烈酒,辛辣中带有回甘;测绘如名画,美丽蓝图背后尽是测绘人辛勤的耕耘;测绘如四季长歌,冬去春来,声声不息!测绘如此美,如此具有生命力,我愿用手中的笔,为测绘的美丽、艰辛与荣光讴歌,呐喊!
服务热线
17704071485